在知識的舞臺上,最淵博的教師也是最謙虛的學生。
為了不斷的提升自己,創設更好的教學環境,讓小朋友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芭蕾藝術中,天鵝湖畔的老師們,再“億”次開啟了新一輪的教學探索!
此次師資培訓又有哪些「內部消息」?快跟隨小芭的腳步,走進成都、上海、青島、杭州天鵝湖畔培訓現場,一探究竟。
拆解、剖析芭蕾舞動作原理,
如何正確發力,如何讓肌肉“無限”延伸,
里面可藏著大學問~
在大級別性格舞的教學里,
模擬花骨朵的生長與綻放,
通過情節引導來詮釋技術要領,
既保留了學生的興趣,又不失芭蕾的專業性。
下學期的教學規劃也要提上日程啦~
從舞者到師者的進階之路,
讓孩子享受有趣且專業的芭蕾課堂。
課堂規劃
看似幾十分鐘的一節課,凝結的是天鵝湖畔教研團隊在背后默默付出的無數心血,而終極意義就是可以更好地傳承芭蕾藝術,更好地陪伴每一位學員成長。
少兒芭蕾沒有完美的課堂,每一堂課都是有待提升的。秉持著這一理念,天鵝湖畔的老師們就如何在英皇芭蕾級別課程的框架下,結合學生的訓練情況有目標地進行針對性提升。
例如,面對一名正在上英皇PP級別(Pre-primary in dance 預備啟蒙)的學生,老師需要全面評估她的「個體差異」,用對的策略,獲得田忌賽馬般的好結果:
學生屬于什么類型:
自主型?被動型?進取型?機械型?
最欠缺的部分如何彌補:
課堂時間分配?隨堂練習傾斜?針對性的作業?
最擅長的部分如何擴大:
給與展示機會?讓學生有所認知?增加學生自信心?……
天鵝湖畔的老師們將遵循“觀察評估-規劃目標-設計內容”的路徑,因材施教地展開教學工作,打造「高效率」的少兒芭蕾課堂,讓每個學生都能循序漸進地掌握舞蹈知識和技能。
教學方法
有了課堂規劃,還得有教學方法,才能實現教學目標。
就少兒芭蕾教育而言,實現教學目標的途徑是多樣的,老師需要尋找有效適用的方法來開展練習,找到真正能刺激學生“學習欲望”的方法論。
因為兒童的學習特點有:
①對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有極強的需求,讓兒童可以去觀察、模仿、學習。
②操作學習是兒童探索世界的方式之一,讓兒童從“我聽過”,但我可能忘記;“我看到”,我應該能記得;到“我做了”,就會逐步理解。
③在游戲活動中學習,寓教于樂更能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持續性。
意味著老師首先要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、身體知覺和舞蹈意識,也就是英皇芭蕾教學中所說的「意識先于形式」。
比如:在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芭蕾的跳躍質感時,我們會用“籃球運動員連續拍球”,來形容小跳;用“大力拍球反彈”來形容中跳;用“三分球投籃”來形容大跳。
利用一個具體的生活場景,讓學生對“芭蕾跳躍動作”在大腦里形成可感知的概念。
還可以通過:
「語言」描述一種感覺,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內心的感受;
「視覺」讓學生觀看示范動作,并說出腦海中想象出來的畫面;
「聽覺」輔助學生理解音樂中傳遞的內容,然后通過動作來進行展示;
「觸覺」幫助學生進行運動,讓孩子感受到動作的速度和質感。
不僅僅是記下動作、背下專業術語,更能理解芭蕾的精髓和動作邏輯,做到知行合一。學生才能在舞蹈的學習和訓練中快速get重點,自然進步得更快、基礎更扎實。
培訓心得
天鵝湖畔琳琳老師:用有趣的方式獲得科學的訓練
在這次培訓中收獲了非常地道的“英皇芭蕾”教學法,其實不僅是在小級別里可以采用,在大級別里只要老師夠用心,有創造力,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未必就是枯燥的。
變著法地把一個動作的內在原理理解了,再加上訓練,舞蹈質感就能出來,還能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。
天鵝湖畔Siya老師: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
老師要非常清楚孩子每個階段、每一節課都要學什么?每個組合的重難點在哪?怎樣才能讓孩子最快地理解和學會?……
這是需要不斷積累、不斷學習、不斷進步的,所以作為老師要做到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,主動去找一切能學習的機會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。
我們深知:好的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,一朵云推動一朵云,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。
作為一名有追求的教師,唯有不斷進取打磨,追求更強的專業背景、更豐富的專業知識、更“與時俱進”的教學方法,才能言傳身教地從靈魂深處去影響我們的孩子。
作為一所有責任心的學校,師資隊伍的建設是一項具有全局性、戰略性的系統工程,不斷地開展內部培訓,是保證天鵝湖畔師資團隊永遠蓬勃向上、不斷進取、提高綜合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最佳方式。
相信天鵝湖畔的舞蹈課堂一定會在無數次的深度打磨中,成為孩子們“學有所得、學有所成、學有所長”的少兒芭蕾殿堂,讓我們拭目以待吧~